如果你不排斥日本的樂園,但偏偏對東京迪士尼樂園、東京迪士尼海洋、大阪環球影城有種期待但是又害怕受到傷害的Fu(如排隊排到昏頭轉向、人潮如蝗蟲過境般肆虐或莫名有著人潮恐懼症);那麼九州的豪斯登堡可能會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遇假日人潮雖也挺可觀,但因其腹地廣大,相對遊玩起來反而多點愜意與清幽。
 

豪斯登堡位是以17世紀荷蘭風貌為主題,園區內處處充滿歐式韻味的休閒渡假主題樂園,園區建置於海埔新生地,佔地面積達152公頃,這個數字乍聽下可能只是感覺很大,但倘若用相當於2倍大的東京迪士尼來比喻地話,相信會換來一聲「哇」的讚嘆聲!豪斯登堡(HUIS TEN BOSCH)原文來自荷蘭文,意思為森林之家,從園區種植了40多萬根樹木和30多萬株花,隨著季節的更迭,綻放出一年四季中隨著春夏秋冬均呈現百花盛開的美景。此外,園區內有大型荷蘭風車、歐式高塔、荷蘭皇宮、環繞式運河、多元美食餐廳區、多元的室內室外娛樂設施、多采多姿的表演活動與目不暇給的遊行,其實都值回票價,叫人流連忘返。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細細品嘗一本書的過程中,若對文中的一段話勾起一些心中的漣漪或對書中的名言佳句特別有種感觸時,總是不免喜歡在該頁上方摺了個角,以方便日後記錄彙整。然而,面對這一本書名依舊率真且印刷品質精緻的勵志書籍時,小編第一次棄械投降,僅僅閱讀了前面幾十頁,摺頁數多到決定邊看邊即時記錄重點。本書的作者艾爾文是知名的理財作家,年輕但文辭中的人生智慧卻又如此的精明幹練與泰若自然,小編分別從本書中「談自信、談人生、談成長、談堅持、談相處」五大面向出發,萃取一些充滿力量與正念的艾語錄,分享給大家,期許因為當中的一句話,讓我們的生命因此而點亮不同光彩。

 

「過的好,是因為你讓自己看見了美好」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七度榮獲哈佛商業評論麥肯錫論文獎、美國《金融時報》遴選50位大師之首、美國新經濟雜誌《Business 2.0》遴選出20位管理大師中榮獲五星的最高評價、在管理學界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與「管理大師中的大師」的神級人物-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其總以敏銳精闢且一針見血的實踐觀點,無遠弗屆影響著全世界的企業經營與管理領域。小編擬透過本書中,從學習、工作、組織、人文與決策五大面向DNA的角度,與大家一起拜讀彼得大師的管理智慧。

  

「企業必須要專注於重要的決策,不要淪為反覆忙著解決問題」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人力資源領域,「DISC」這四個單字普遍來說肯定不陌生,DISC理論是1920年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頓(Dr. Marston)研究古希臘的性格學說去探究人類行為模式所發展而成。此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由四種「基本元素」所組成,這四種類型由橫軸(內向/被動 vs 外向/主動),以及縱軸(任務型/以事為主vs關係型/以人為主)所劃分,分別以四種代表性動物呈現,其行事風格類似者會展現類似的行為,並成為一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DISC是至今最廣泛應用在人格特質測驗、人際溝通及領導學(向上或向下管理)之理論,小編就這四大人格特質說明如下:

 

一、四大人格特質

  1. Dominance(支配型)
  • 代表性動物:老虎
  • 位置:「外向/主動」與「任務型/以事為主」之集合
  • 特質:步調明快、果斷、執行力高、企圖心強、有話直說、權威風格、個人主義、績效導向、重視結果與效率、重實質報酬、接受挑戰、掌控性高、決策快速
  • 缺點:易固執且沒耐心、不善體貼與讚美、見林不見樹、難以忍受愚昧
  • 動機:權力、掌控、指揮
  1. Influence(影響型)
  • 代表性動物:孔雀
  • 位置:「外向/主動」與「關係型/以人為主」之集合
  • 特質:樂觀主義、重視形象/人際關係/表現/浪漫、具想像力/創意、喜歡分享與表達、有趣、健談不怕生、活力充沛、不喜例行公事、熱心、常為團隊活力來源
  • 缺點:天馬行空、注意力不持久、易情緒化、不自覺畫餅、愛說大道理、跳躍式思考、缺乏邏輯、遇到困難容易閃躲
  • 動機:舞台、受歡迎、肯定、掌聲、認同
  1. Steadiness(穩健型)
  • 代表性動物:無尾熊
  • 位置:「內向/被動」與「關係型/以人為主」之集合
  • 特質:按部就班、有耐心與毅力、善傾聽、以和為貴、團隊合作、情緒穩定、在乎別人感受、追求穩定、好溝通、不直接、配合度高、服從指示
  • 缺點:害怕重大決定及快速改變、怕衝突、過度小心(保守)、猶豫不決、較無主見
  • 動機:被接納、安全感、穩定
     
  1. Compliance (分析型)
  • 代表性動物:貓頭鷹
  • 位置:「內向/被動」與「任務型/以事為主」之集合
  • 特質:邏輯清晰有條理、善思考及分析、完美主義、深思熟慮、謹慎務實、重視細節與數字、不喜無法預測、不喜出頭
  • 缺點:吹毛求疵、見樹不見林、不自覺複雜化問題、過度理性
  • 動機:回歸目的、高品質、精確性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長尾效應」是由美國科技雜誌《連線》的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於2004年發表於自家的雜誌中,最初用來描述諸如Google 、Amazon、Netflix之類的網站之商業和經濟模式。意指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的銷量小但種類多的產品或服務由於總量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超過主流產品的現象(維基百科)。本書名的數字指的並非年齡,而是隨著平均生存年齡的增長,職涯其實比大家想像的更久,不是25年、也不是35年,而是漫長的45年,如同人生有條長尾。多數人錯估了職涯的長度因而錯失良機,就像一位馬拉松跑者,你需要野心勃勃、計畫周詳、準備充分和步步為營的態度;你需要養分和新鮮感來維持向前的動力;你需要支持者,更要為工作或事業的成敗負起責任。工作(或事業)是「能力、計畫和運氣的總和」。你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和完善的計畫,以便在好運降臨時,已經做好十足準備!小編萃取本書的一些重要觀點分享給各位。

 

一、職涯精算練習題

  • 建立職涯計劃之前,你需要藉由一些運算來協助你建立正確的思維。
  1. 用六十二扣除你現在的歲數:這個數字就是距離退休前還要經歷的職涯長度。如果今天你才30歲,表示還有將近32年的時間要用在職場中打拚。許多人認為,自己的職涯大多會在40歲時就走到終點,但事實卻是即使已經40歲了,甚至連職涯中途都還沒走到,大多數人都低估了職涯的長度。
  2. 精通一件事需要多少時間?  麥爾坎.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的著作《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限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寫到,他曾研究各領域中的佼佼者,包括體育、音樂、藝術和商業領域,估算出大約需要一萬小時的密集練習與排演,才有可能真的精通某項技能,如同葛拉威爾所觀察到的: 「一旦音樂家有足夠的能力進入頂尖音樂學院,能區分其高下的因素就只剩下努力程度的不同。人上之人光是努力是不夠的,而是要比任何人都加倍努力才行。成就是天分與準備的總和,練習從來都不是你表現好時所做的事,而是你所付出的努力造就了你的成功。」當你愈了解自己想要學到的技能,愈需要好好準備,為職涯做出最佳選擇,將成功無限長遠擴展。
  3. 40歲後,還能累積多少個人財富? 個人的財富累積大約會在65歲時達到高峰,而40歲前所累積的數目其實只有65歲時的10%到15%左右。大部分的個人財富累積都集中在40歲之後。首先,在職涯中賺取收入的主要階段大多落在40歲之後;其次,得以享受到複利所帶來的效益;再者,一旦貸款和小孩的相關費用都付清之後,許多支出會逐漸減少。對多數的人來說,四十歲、五十歲甚至六十幾歲才正是回收過往投資的時候。
  4. 你的Facebook上有多少好友,LinkedIn上有多少聯絡人?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以透過社會與商業互動所締結的關係數量為基礎,讓大家藉此了解自己擁有多少「社會資本」。一個活躍的成人Facebook 帳號大約會有兩百個好友,十八到二十五歲之間則至少會有300人以上。而LinkedIn 全體帳號的平均聯絡人數目,大約落在339個左右。許多人都認為成功事業的關鍵在於擁有最多的社會連結,但事實並非如此。
  5. 你認為會遇到多少真正改變你生涯的貴人?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但我想以此提問來與上述第四個問題相互比較。單就我的經驗來看,每當人們在受獎晚宴和退休派對上回憶漫漫職涯時,總是只會想到幾個對自己的事業有重要貢獻的人。大家絕不會說:「我要感謝LinkedIn 中的1,632個聯絡人」,而是會說:「是這三個特別的人(或者四、五個)讓今天的一切成真」。

二、年度職涯效益評估

  • 透過四大指標評估職涯效益(職涯的滿意度)
  1. 我是否有持續學習成長?(學習到哪些共通技能、獲得哪些重大意義的經驗、增進了哪幾種穩固而長久的關係,以延續學習曲線)
  2. 我是否有對客戶、同事、公司,甚至整個社會帶來影響力?
  3. 我有從中得到樂趣嗎?(工作樂趣與生活平衡)
  4. 我是否有得到合理的報酬?(非單就薪資,而是全盤考量福利、工時、假期等)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的作者是TED超過4千萬人跟隨的超人氣激勵演說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其以「安全圈(Circle of Safety)」概念分析當今企業最常見的領導與企業文化問題。同時,書中分析千禧世代員工(1980年代初期至2000年代初期出生者,亦稱Y世代)的成長背景,發覺父母過度保護、無所不在的科技導致分心,以及有太多機會可以及時行樂這三個成長因素導致千禧世代與當今職場的互動出現分歧,而最能激勵千禧世代員工全力以赴的關鍵因素,其實是人類最原始但卻經常被忽略的需求「給予安全感」。有安全感,才能建立互信與歸屬感。小編精選本書的一些獨特且有意義的觀點分享給各位。

「不論是不是領導者,你都必須自問,在工作的地方,你覺得很有安全感嗎?」

 

一、保護員工是領導者的責任

  • 要贏得員工的信任,領導者必須先信任員工,如果領導者不信任員工,任何機制終將失敗。勇氣來自高層,當員工覺得自己有控制權來做正確的事,他們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確的事,此時工作成果就會出現。不用強迫、施壓或是強制規定,大家自然會團結合作,彼此協助推動組織進步。工作原本只是基於義務,現在已被榮耀感取而代之。職場不是讓人害怕的地方,而是感覺受到重視的地方。
  • 打造安全圈,才能增加歸屬感。從今天起,不要聽到我或我的這些詞,要改說我們和一起。企業的實力和永續並非來自產品、服務或內部競爭,而是來自團結的員工,唯有公司的整體團隊合作,才能讓公司繼續活下去。
  • 安全圈(Circle of Safety)並非所謂的舒適圈(Comfort Zone)當領導者協助組織內部員工建立安全圈,可減少員工在內部感受到的威脅,當員工的歸屬感無處不在時,他們就可以把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在工作上,員工不需要內部自我防衛,被迫單打獨鬥,或是組成小團體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並促進自己的利益,無形中員工保護組織免於受到外界的威脅並掌握機會(當我們的注意力朝向內部,自然更錯失外面的市場機會),合作、信任、創新便會開花結果。相反的,在充斥命令、要求與控制的文化中,以及與安全圈背道而馳的文化中,不確定性、互不信任的小團隊和辦公室政治會因此茁壯,這只會增加員工的無謂壓力,傷害員工與其他人發展人際關係的能力,並把自我保護(可能隱藏錯誤或縮小問題)與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變成主要關注的事情,而非做正確的事。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日本亞馬遜、紀伊國屋書店2016年度十大商業暢銷書之一,日本中小企業經營之神小山昇(其經營公司連續15年營收與獲利皆成長),首度公開學員平均一天必須支付36萬元學費卻仍讓中小企業社長和高階主管擠破頭排隊報名的管理實戰課程(預約甚至已經排到一年後),上課學員僅替小山昇社長拿手提包跟著他學三天經營理念,讓管理思維從三流變一流的關鍵在哪裡?小編從本書四十則經營秘密,從中萃取不同思維的觀點做分享。

 

一、無論創下多少營收,只要公司手邊沒有現金(金流),兩年後就會黑字倒閉

  • 三流社長講究「營收」、二流社長講究「利潤」、一流社長講究「現金」
  • 應收帳款越高的公司,營收越高越容易破產。現金是公司的血液,不管公司多賺錢,只要沒有足夠的現金,就發不出薪水和獎金。

二、只要發現公司內同仁間出現婚外情,就公告全公司

  • 三流社長對公司內婚外情「視而無見」、二流社長對公司內婚外情「私下警告」、一流社長把公司內婚外情消息「公告周知」
  • 公司內婚外情,將對組織帶來不良影響。一旦確認為事實,即降職降等且一年內不得領取獎金等懲戒。員工在此情況下,才能夠產生服從紀律的意識。

三、降價是企業努力的結果,但漲價是企業更努力的結果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物聯網(IoT)所帶來的智慧生活應用、工業4.0的智慧化生產系統,金融科技(Fintech)所帶來的無窮便利,這些的創新演進都是顛覆性的。這些企業能使公司超越同業成為領先者,作者發現是因他們在面對經營的課題與挑戰時,不是仰賴一般常用的分析架構,而是從反覆嘗試中發現新的觀點,採取「至今沒人想過、網路上也找不到」的對策。本書從實際案例引導出發掘市場缺口的關鍵因素,小編分享書內重點如下。

「分析力提升業績10%,想像力卻提升業績10倍。」

 

一、想讓業績成長10000倍,就得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二、成功者如何用「假設思考」,突破沒正解的難關?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討厭的勇氣」二部曲是近年的年度暢銷書之一,不但日韓均賣破百萬冊以上,台灣更連續30個月高居各大書店排行榜,其主結構是從阿德勒思想地圖出發,認識自己,透過自己的思考方式決定我們走向的人生。而本書「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則是探究阿德勒心理學的入門書。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與我們常耳聞的西格蒙德.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並列心理學的三大巨頭,後人稱之「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心理學在近代深深影響提出需求理論的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管理大師戴爾卡內基(Dale Carnegie)及史帝芬柯維(Stephen Covey)等人。小編從本書100句阿德勒名言探討中,彙整出精選語錄與衍生說明分享給各位朋友。也許,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生。

 

一、一切取決於自己

  • 人是描繪自我人生的畫家,只有你能創造自己,只有你能決定今後的人生。
  • 就算我們無法改變生病或受傷的事實,我們還是能選擇要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看待這件事情。
  • 人們利用一切的東西,逃避人生的失敗。即使把自己的不幸推給命運或他人,事態也不會好轉,唯有起身行動、改變,才有可能扭轉形勢。
  •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和別人,但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想法和行為),才能改變未來。

二、接受真正的自己

  • 懷有自卑感,不代表自己心態不健全,端看自己如何看待自卑感。
  • 自卑感是自己主觀認為自己某方面不如人,但「自卑情結」是以自卑感為藉口,藉以逃避人生的各種課題;反之,若以自卑感作為發條而更激勵自我的人,是懷有自卑感但卻沒有自卑情結的人。(之所以做不到,真正的理由是因為你以環境為藉口逃避努力,而非環境的影響)
  •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逞強者會刻意強調自己的優越與特別能力,話題會以自我為中心。
  • 熱心的人,不見得是體貼的人。有時只是想讓對方依賴自己,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個重要的存在。

三、隱藏在情感中的目的

  • 孩子只能用情感(如哭泣)支配大人,長大成人之後,也想使用情感驅使別人(感情用事或一哭二鬧者),就是幼稚的行為。
  • 每個人的行動都有「對象」和「目的」,如對愛人撒嬌,對送貨員對極度不耐煩。

四、性格能在當下的瞬間被改變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不經意的在誠品的書籍排行榜中瀏覽到此本書,見到直率的書名,映入眼簾的卻是好幾個友人的臉龐,於是又乖乖地繳了兩張國父的紙鈔加上幾個銅板來換取書香了。本書作者慕顏歌本身為一位心理諮商師,但令人驚豔的是其駕馭文字的能力有如行雲流水般,揮灑自如中又不失瀟灑。小編從本書36則讓你有態度、不委屈,深諳世故卻不世故的世道智慧中,彙整分享一些道理。

 

  1. 要有原則,懂得拒絕
  • 確立自己的原則,敢於表達真實的想法,不依賴、不取悅,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從別人的眼中回到自己的手中。不要錯把沒原則的寬容當胸懷,怕說不會傷了自己的自尊也對不起別人,所以不懂得拒絕。因此,你無須將姿態擺得太低,屬於你的,要積極的爭取;不屬於你的,也請果斷放棄。
  • 你以為的善良,其實只是懦弱。如果你習慣了吃虧,習慣了沉默,習慣了委曲求全,習慣了不拒絕別人你便會忘記其實你可以有態度,可以有觀點,可以有能力,可以過你想要的生活
  • 醜話講在前頭,並不醜。你是不是也是這樣?一直在努力成全別人,卻忘記了最應該成全的人是自己。在你能力範圍之內,你可以伸手幫忙;超出能力範圍的,要果斷拒絕。雖然很多話事先說出來不太好聽,但是可以讓關係回歸理性,消除資訊不對稱所帶來的失望與憤怒。
  • 不懂得拒絕,慢慢地你就被毀了。輕諾而寡信,這往往是善良的人變得不誠實的開始,一開始怕得罪人、怕自己令人失望,選擇了善意的欺瞞或答應太多事情而做不到,但終究得面對被猜穿與別人失望的那一刻。我們要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要知道,我們的承諾,是對他人的負債,你遲早要還的!

 

  1. 做自己,別讓世界改變你
  • 沒有了自己,就只是為別人而活。這是一個你怎麼定義自己,這個世界就怎麼定義你的是世界。不要害怕改變,不要害怕嘗試,人生並不是只有一種活法。改變自己很痛苦,但不改變就吃苦。斬斷自己的退路,才能贏得出路。
  • 人可以死在自己的夢裡,但不能死在別人的嘴裡。如果有人看不起你,不是因為他真的比你強,而是他不想去發現你的價值。很多事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放不下身段。
  • 沒有人有資格打擊你,除了你自己。很多時候,有一些傷害,我們可以不自己製造,有一些傷害,我們可以不迎接。
  • 不被別人的言行左右,才能開始做自己的主人。有時候,你不逼自己,你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就像經典電影阿甘正傳中說的,生活就像一盒裝滿各種口味的巧克力,你若不打開來吃,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拿出來的是什麼味道。

 

  1. 別讓自己的愛成為對他人的傷害
  • 所謂的犧牲,都是一種多餘的付出,往往會成為雙方的情感重負。當你把人生的需求完全交給別人去滿足時,就不要怪別人讓你收穫失望。
  • 真正的愛,是給別人需要的東西。如果你表現愛的行為,人家不在乎甚至根本不想要,自己還不開心時,就要停下來,思考自己的動機。但偏偏有很多人明明內心十分不滿,卻仍然要去付出。為什麼?因為我們害怕對方離開,害怕對方用糟糕的方式對待我們,害怕獨自支撐失去的依賴感。這些都不是真愛,而是恐懼。
  • 以愛之名滿足的,不過是你的野心。每個人來到這世間,不是為了按照別人的方式過一生。以愛的名義最容易造成的傷害是,剝奪了別人選擇的權利。別讓自己的愛成為對他人的傷害,讓他們去經歷、去體驗、去吃苦、去流淚,因為那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權利之一。
  • 如果你的付出,卻帶給別人情緒勒索或道德式的綁架,你以為這些付出還有意義嗎?別用你所謂的善意,去強迫他人每一種人生都可能有殘缺,不必做太多比較;每一種生活都有很多樂趣,不必完全統一。
  • 父母若愛孩子,就不要讓他按我們想要的方式來活,而是盡可能保護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他成為他自己,讓孩子有自己最真實的感受,否則我們的愛不是愛,而是打著愛的名義,讓愛變成一種傷害。(你是滿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滿足孩子的需求)
  • 有一些好,永遠不會被感激。人生本來就沒有相欠,別人對你好,是因為別人喜歡;你對別人好,是因為自己甘願。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當你在某種關係中有強烈的付出感,說明這段關係可能已經臨近崩潰!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