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領導力是近年國外開始興盛的熱門議題之一,無論是Google、臉書、麥肯錫或高盛集團均紛紛引進相關課程。正念並非單純正向思考,它是一種能力實踐,究竟實踐正念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力量?而這個力量又能為渾沌現在的我們帶來什麼?最後,正念要如何練習與實踐呢?此本書的概念涉及神經語言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NLP)的應用,初讀會有些艱澀難懂,輾轉反覆閱讀後,小編彙整本書的一些重點如下:

 

(一)正念實踐的九大力量:

  1. 突破力:勇於拋開過去舒適圈的能力,亦即跳脫人類會自動因循過去的習慣與作法去思考及行動(慣性),而可能持續沿用原已不適用的對策或工作方式。
  2. 復原力:面對各種精神壓力狀況下,快速重新轉念站起的自發性療癒能力。
  3. 接受力:接受很多事無法以簡單因果關係或二元論(非零即壹)定義的能力。
  4. 決策力:如實掌握矛盾或對立,當下能果斷決定而繼續前進的能力。
  5. 覺察力: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並省思到自己的思考與情緒影響到他人的能力。
  6. 正向力:接受讓人無論颳風下雨,都可平順接受現實的能力。
  7. 感染力:透過正念提高的正向能力,正面影響到周圍人的能力。
  8. 共鳴力:包含認知共鳴(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情緒共鳴(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關心共鳴的能力。
  9. 專注力:專注當下的能力。

 

(二)正念的練習: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不少公司無論在徵才及留才的環節上,逐年執行多項措施與激勵方案,但為何成效總不夠明顯?城邦出版集團創辦人,同時也是知名作家何飛鵬社長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當一個單位營運不善,所有的事情都會被提出來檢討,而且我們也確實找出了許多的問題,那是一連串糾纏不清的問題串。再仔細分析,在這些問題串中,又可分為核心問題、延伸問題及細節問題。而核心問題才是真正的關鍵,延伸問題則依附核心問題而產生,只要核心問題改善,大多數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因此找出核心問題才是營運改善根源」。因此,公司應該要跳脫出的「框架」是什麼?滯礙一家公司成長、實踐、成效的核心問題又是什麼?小編擬透過兩個反向思考邏輯出發,提供探究並省思一家公司中是否存在這些核心問題。

 

Performance(績效)=能力(Abilities) x 潛力(Potential) - Interference(干擾因素)

 

  1. 員工的績效取決於其各項專業能力與發展潛力的加成集合,這點無論是理論或實務領域都無庸置疑,針對能力不足但有意願者給予訓練的機會,針對有發展潛力者給予成長歷練的舞台,惟無形中卻往往忽略了「干擾因素(Interference)」的多寡強弱,也足以影響或衝擊到員工的整體績效表現。
  2. 提升團隊或個人的績效表現,不是透過增加控制,而是盡可能降低干擾因素並塑造敢於講真話的環境,讓主管或員工無後顧之憂的「專注」在目標上,而這也是經理人與主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3. 常見的干擾因素包含
    • 公司氛圍是否不夠歡迎同仁敢於報告壞消息(真話)或對制度不滿的聲音?
    • 公司追求創新或熱情,但是否沒有塑造創新或熱情的工作氛圍而淪為口號
    • 現有組織的設計與運作是否能充分發揮整體綜效或是無形中造成內耗?
    • 會議頻率是否過高且冗長,浪費主管過多的時間成本與機會成本(如帶領團隊開創業績、深耕客戶關係、組織穩定發展等)
    • 會議若是否屬於非雙向溝通(Two-way communication),而是單方佈達的簡報(presentation) ?
    • 公司的使命、願景、企業文化是否夠明確,且同仁對公司的發展定位與經營狀況是否夠清楚?
    • 公司的規章制度或辦法是否過於複雜,以致不易管理與實踐?
    • 表現特別傑出的同仁或主管是否有獲得相對應的獎金、調薪或鼓舞激勵?
    • 部門績效指標項目是否過於多元,以致投入力道被削弱,不易聚焦?
    • 對長期表現不佳同仁、主管、單位或產品線是否無止血措施?
    • 企業獲利影響年薪結構,影響薪酬競爭力?
    • 公司新事業與本業能否產生加乘效果
    • 組織是否有建立運作及溝通順暢的組織,避免因資訊不對稱或溝通方式問題造成不必要的紛爭與誤會,形成內耗?
    • 主管是否適時走入現場、走入基層、走入現實,避免長久遠離第一線或總被提供失真的資訊傳遞?
    • 公司追求創新,但公司是否有營造鼓勵創新文化產生的行為與做法,還是淪於口號,疏忽了細節裡的競爭力?
    • 組織或團隊間的權責劃分是否清楚?主管是否總把事情交付給有能力的員工,而疏忽把他手上的工作重新分配?
    • 主管是否看到現象後急於解決,但並未釐清真正的根本問題並對症下藥,讓部屬疲於奔命,造成虛工?
    • 主管是否干涉太多或組織氛圍奉行老闆永遠是對的,使組織逐漸失去思考能力?
    • 公司是否保有營業額與利潤間的平衡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陣子參與人力銀行所舉辦Be a Giver社會公益活動,針對初入社會職場新鮮人所提供的履歷進行健診,由雇主端的角度出發給予新鮮人履歷呈現上的回饋與建議。過程中發現每位年輕求職者都不免出現一致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履歷未提到應徵該職務所需的關鍵字」(不過回想當初剛踏進職場時何嘗不是如此)。關鍵字是什麼意思呢?又如何在履歷中去提升與關鍵字的聯結性?

一、釐清職務的關鍵字

求職者在應徵工作職務前,可先思考應徵這個職務所需的「關鍵字」為何並聚焦在這些關鍵字上。嘗試換位思考下,如果你是企業主,你會希望這個職務的應徵者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特質或潛力?譬如:

  1. 應徵「行銷企劃人員」:該職務的關鍵字可能為創意思考(能發散不拘泥)、歸納整合能力(能聚焦)、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敏感度)、專案規劃、顧客導向、溝通協調能力等,這些能力特質或能力即為這個職務的關鍵字。
  2. 應徵「精品業門市店員」:該職務的關鍵字可能為對品牌或精品的認識及熱衷、興趣嗜好、觀察力(對客戶的察言觀色)、情緒管理能力(因應澳客或刁難)、溝通協調能力、主動積極態度等。
  3. 應徵「業務助理」:該職務的關鍵字可能為細心度、文書處理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與業務間的配合)、能獨立作業、溝通協調能力(與業務、主管及客戶端間的往來)、時間管理能力(有限時間內完成報價、用印、及後續流程)等。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的標題應該是我近年看過書籍標題中最引人興趣的前幾名,也是少數看到書名後二話不說就買回來拜讀的一本(人總要有夢嘛…..)。在業界多年下來,總會從報章媒體或實務界上耳聞到、觀察到、體悟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企業經營問題,面對這些經營問題我們是否曾經換位思考過?當有一天你是公司最重要的決策者時,能覺察本身的管理意識是否足夠,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時,也能明智冷靜地做出最適當的決策?亦或是其實也會犯下同樣的錯,甚至捅出更糟糕的結果?

 

總經理等經營者最大的任務是什麼?「讓公司持續下去!」本書透過模擬體驗經營一家經營超過30年的糖果製作家族企業的角度出發,當這家企業的總經理面臨來自20封郵件的決策情境時,你會從何種思考角度去做出相對最適當的決策,讓公司得以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繼續生存並持續獲利?當具備經營管理意識來俯瞰問題,經營思考就會跟著成長,小編將這20種情境與因應思考點分享如下。

 

(一)情境:員工在內部Portal爆料,總經理闖紅燈且違反三樓以上方可乘坐電梯之內部省電運動的內部規範。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員工關係(Employee Relations,簡稱「ER」)在不少高科技公司的定位常會被定位在活動舉辦的層面,惟實際上員工活動的舉辦僅是員工關係中四大層面中(員工關懷、員工活動、內部溝通與多元化管理)的一環,廣義的員工關係甚至涵蓋勞資關係層面(業界作法亦有將勞資關係獨立出來)。小編將員工關係與勞資關係的主要精神與範籌劃分如下圖所示:

 

一、勞資關係範疇

  1. 福委會議:配合法令規範,至少每季度召開勞資會議,進行良性的員工福利與權益溝通討論。
  2. 勞資會議:配合法令規範,至少每季度召開勞資會議,進行良性勞資溝通討論。
  3. 勞資爭議處理:堅持公司制度不低於勞基法之規範(勞基法為勞動最基本之勞動條件),並秉持「用法理看待,用情來處理」之原則。
  4. 申訴管道:確保公司有健全申訴管道與處理準則,並至少建置兩項相關管理辦法「員工申訴處理辦法」與「性騷擾防制處理辦法」。
  5. 勞動契約:約定勞資雙方基本規範,惟應特別強調智財權、保密協議及個人資料保護等範疇等。
  6. 工會組織:尊重員工結社自由,確保健全的工會組織關係,並遵從工會法之規範。
  7. 團體協議:遵從團體協約法之規範。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肯錫(McKinsey)邏輯思考技術這幾年是小編很推崇的顧問常用應用工具,每當新書架上有提到麥肯錫的字眼,總會不經意的去翻了下,當然這本讓人閱讀起來深入淺出但思考卻不停運轉的書也不例外。小編擷取本書的一些受益的重點如下:

 

  • 邏輯思考方法:MECE法、歸納法、演繹法、邏輯樹狀圖、優先順序法、五個問什麼及濃縮三個重點等。
  •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彼此獨立,互不遺漏
    此方法為麥肯錫分類思維的重要精隨之一,此技術可透過防止思考的遺漏和重複,用掌握問題的全貌,並非探討全部的「細節」;進而依據投資報酬率排定優先順序及區分必要與否(確定目的->掌握全貌->建立優先順序),如食品保存的的溫度有常溫、冷藏與冷凍三項,幾乎涵蓋全部但又彼此獨立。
  1. 思考的要點可如下:考慮正面因素與負面因素
  2. 設想完全相反的替代方案(資源有限,如果不做該事項會有什麼後果)
  3. 考慮時間數列和順序(前中後)
  • 提升集客力的關鍵在於將從實質消費到價值消費的型態轉變,價值消費是一種消費行為,得到是經驗、體驗、回憶、服務及人際關係等價值。產品可營造單位佔有(數量)、價值佔有(金額)與心靈佔有(最想要的品牌)
  • 問題解決流程:目標設定(Target)->分析現狀(Situation)->問題整理(Question)->建立對策(Strategy)->執行對策(Execution)->驗證成效(Verification)
  • 麥肯錫7S模型指出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全面考慮各面向的情況,包含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策略(Strategy)三個硬性變數,以及人才(Staff)、技能(Skill)、企業文化(Style)、共同價值觀(Shared Values;企業經營理念),只有經營策略是遠遠不夠的。
  • 說話沒有邏輯的人通常會出現三種狀況:
  1. 缺乏why,理由無說服力 (如景氣差營業額就差)
  2. 缺乏what,欠缺結論
  3. 資訊過多,冗長並混亂
  • 三角邏輯檢驗
    透過主張(結論)、論據(說服理由)、資料(說服材料),採歸納法或演繹法方式去提出結論,歸納法與演繹法之概念如下圖所示: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團隊激勵的課題常為業界許多公司常見的訓練範疇之一,惟屢見不顯的情況下是,即使課程講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課程參與同仁當下覺得受益無窮,課程結束回歸單位後仍得接地氣的面對實際的現實操作面。試問,若我們身為管理者, 是否採消極將就或積極選擇放在腦後的方式,讓以下二十種的狀況默默冰散瓦解於所屬團隊中呢?我們若打從心裡想改變,人的潛力總會想出數十種解決方法;我們若不想做,人的潛力也會想出數百種的推託藉口。最重要的是,知道沒有力量,實踐才是王道

 

  • 是否不吝即時發揮給予表現好的同仁「具體陳述」的讚美或鼓勵的簡單力量?
  • 是否對具有優異成就的同仁,敢於公開表揚
  • 是否記住團隊每位同仁的名字,讓同仁感覺被重視?
  • 是否記得團隊同仁的生日或於特殊節日,給予同仁一些小驚喜?
  • 是否定期舉辦團隊活動凝聚團隊歸屬(團隊聚餐、團隊旅遊、響應公司活動)
  • 是否落實走動式管理,增加與同仁間的互動與信任程度?
  • 是否讓同仁知道為何而戰(目標設定),而非埋頭苦幹或無頭蒼蠅?
  • 是否每天有去感受團隊的工作溫度(低迷? 提不起勁?)
  • 每天早上到公司是否不吝於說聲早安 離開辦公室時不吝於說聲再見?
  • 對於面臨瓶頸或歷經艱困時期的同仁是否展現適時的關懷? 並適時給予協助
  • 是否偶而放下身段,走入現場,而不讓同仁覺得主管似乎在雲端說話?
  • 是否避免總將負面情緒傳染予同仁或避免跟著同仁一起抱怨公司?
  • 是否零容忍團隊中有明顯爛表現或態度不彰的同仁而不予糾正或汰換?
  • 是否有營造讓同仁說「真話(坦承與開放)」的團隊環境?而非隱惡揚善
  • 是否避免存有讓自己總是高高在上,不允許同仁提出建言挑戰自己的權威?
  • 是否避免因直接或間接因素,無形樹立「反正老闆說了算」的風氣,而讓同仁失去積極解決問題的態度?
  • 是否有適時提供同仁學習機會、成長機會或發展機會?
  • 是否避免總否決同仁提出的構想或建議,或是能在否決時說明否決考量的因素?
  • 是否有避免團隊同仁犯錯時卻予以落井下石而自己的責任卻輕輕帶過?
  • 是否敢於在高階主管對於所屬團隊有所誤會時,向主管釐清誤會或捍衛權益?
  • 是否自覺得自己總是最厲害,不允許同仁挑戰自己的權威?
  • 是否常否決同仁提出的構想或建議,但又不說原因不給建議?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薪酬設計的方式相當多元,惟無論採用何種設計方式,其設計理念或最終目標終究是「為了吸引、保留及激勵高績效員工,透過保有差異性與競爭力的獎酬設計,協助企業建立高績效文化」。相信每一家企業都希望給予高績效員工支付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薪酬,但困難的往往在於企業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去支付這些成本,並同時確保企業產品與服務的競爭力。

 

整體薪酬=基本工資(本薪)+固定獎金+變動獎金+津貼+福利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本超過五百頁,由台大三位頂尖教授所編纂,集結趨勢科技、金士頓、大聯大、杜邦、王品、台泥、微軟、台達電、聚陽、阿瘦皮鞋、成霖、法藍瓷、宏全、飛利浦、宏碁、智冠、南僑、特力、南山等48位CEO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教科書,或許有幾位在多年後已不再擔任原公司的領導人要職,而有幾位領導人已離我們而去,但其經營理念仍值得後人效仿,奉為圭臬。小編依據書籍中的五大架構,彙整相關重要概念如下:

 

經營管理與領導

  • 事業經營者應具備五個層次的能力(前三點為引用本書所列,另衍生領導與控制層次,無形中與傳統五大管理功能相呼應)
  1. 策略層次能力(規劃):包含為達成企業各階段目標,如何進行有效的事業布局、未來發展策略藍圖、掌握成長速度、內部發展、購併能力、驅動策略轉型的能力。
  2. 組織層次能力(組織):包含如何建構讓策略有效落地的組織結構、發揮組織單位間的綜效、引導組織間能力的移轉與成長、建立有能力發展內涵的績效管理體系、形塑企業價值觀與企業文化。
  3. 人才管理層次能力(用人):包含如何辨識企業所需的未來領導人、制度化發展領導梯隊、提供能激發人才成長熱情的環境等。
  4. 團隊領導層次能力(領導):包含善於發揮組織力量、創造部屬敢於說真話的環境、激發當責與工作授權、引領經營團隊與公司同仁往同一個目標方向航行。
  5. 控制層次能力(控制):包含適時衡量企業績效、確保各事業群的經營績效,以及各階段財務目標(股東權益)之達成。
  • 事業經營者四大職責
  1. 形塑並溝通企業整體策略方向:確保策略共識的建立
  2. 取得並配置關鍵資源:確保事業單位發展的優先順序與競爭力得以發揮
  3. 設計與調整組織架構:以確保組織的綜效優勢得以產生
  4. 驅動組織成員達成目標:以激勵員工支持企業成長的進程
  • CEO的工作
  1. 如何定義有意義的外部機會與威脅?
  2. 隨時重新定義你的經營範疇
  3. 長短期的平衡
  4. 徹底實現公司的價值觀
  5. 找到對的人加入團隊
  6. 經營者若不願放手,將養成員工都是追隨者;經營者若涉入太多,將讓各階層的下屬處處縮手。

 

企業成長與策略決策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綜觀這本書,不外乎都是環繞著「不完美才是現實且完整的人生」的概念。沒有人是完美的,人生中總會有缺憾,所以事情很難完美,因此我們在乎的事情但求全力以赴就好,即使結果不見得美好。生命就像是一種學習,會透過某種方式讓我們一步步地得到領悟,讓我們去包容人生中的一些不完美、讓我們去慢慢體現人生中的知足常樂與隨遇而安

 

  • 失敗給我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寶貴經驗,人只有經受住挫折的失意,才有機會達到的巔峰。
  • 英國諺語:「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Don't cry over spilled milk)
  • 快樂,不是來自環境,而是來自心境;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 快樂,是在不足中,知道什麼是滿足。
  • 我悶悶不樂,是因為我少了一雙鞋,直到我在街上,見到有人缺了兩條腿。
  • 入芝蘭之室, 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室,久而不聞其臭。
  • 白朗寧(Browning):「有勇氣改變你能夠改變的,願意接受你無法改變的,並且明智地判斷你是否有能力改變
  • 人生最不幸的事,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不能體會和把握現在的幸福。
  • 灑脫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棄,它是一種達觀,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
  • 隨遇而安是一種豁達。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

 

文章標籤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