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效應」是由美國科技雜誌《連線》的總編輯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於2004年發表於自家的雜誌中,最初用來描述諸如Google 、Amazon、Netflix之類的網站之商業和經濟模式。意指那些原來不受到重視的銷量小但種類多的產品或服務由於總量巨大,累積起來的總收益超過主流產品的現象(維基百科)。本書名的數字指的並非年齡,而是隨著平均生存年齡的增長,職涯其實比大家想像的更久,不是25年、也不是35年,而是漫長的45年,如同人生有條長尾。多數人錯估了職涯的長度因而錯失良機,就像一位馬拉松跑者,你需要野心勃勃、計畫周詳、準備充分和步步為營的態度;你需要養分和新鮮感來維持向前的動力;你需要支持者,更要為工作或事業的成敗負起責任。工作(或事業)是「能力、計畫和運氣的總和」。你需要有足夠的能力和完善的計畫,以便在好運降臨時,已經做好十足準備!小編萃取本書的一些重要觀點分享給各位。

 

一、職涯精算練習題

  • 建立職涯計劃之前,你需要藉由一些運算來協助你建立正確的思維。
  1. 用六十二扣除你現在的歲數:這個數字就是距離退休前還要經歷的職涯長度。如果今天你才30歲,表示還有將近32年的時間要用在職場中打拚。許多人認為,自己的職涯大多會在40歲時就走到終點,但事實卻是即使已經40歲了,甚至連職涯中途都還沒走到,大多數人都低估了職涯的長度。
  2. 精通一件事需要多少時間?  麥爾坎.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的著作《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限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中寫到,他曾研究各領域中的佼佼者,包括體育、音樂、藝術和商業領域,估算出大約需要一萬小時的密集練習與排演,才有可能真的精通某項技能,如同葛拉威爾所觀察到的: 「一旦音樂家有足夠的能力進入頂尖音樂學院,能區分其高下的因素就只剩下努力程度的不同。人上之人光是努力是不夠的,而是要比任何人都加倍努力才行。成就是天分與準備的總和,練習從來都不是你表現好時所做的事,而是你所付出的努力造就了你的成功。」當你愈了解自己想要學到的技能,愈需要好好準備,為職涯做出最佳選擇,將成功無限長遠擴展。
  3. 40歲後,還能累積多少個人財富? 個人的財富累積大約會在65歲時達到高峰,而40歲前所累積的數目其實只有65歲時的10%到15%左右。大部分的個人財富累積都集中在40歲之後。首先,在職涯中賺取收入的主要階段大多落在40歲之後;其次,得以享受到複利所帶來的效益;再者,一旦貸款和小孩的相關費用都付清之後,許多支出會逐漸減少。對多數的人來說,四十歲、五十歲甚至六十幾歲才正是回收過往投資的時候。
  4. 你的Facebook上有多少好友,LinkedIn上有多少聯絡人?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以透過社會與商業互動所締結的關係數量為基礎,讓大家藉此了解自己擁有多少「社會資本」。一個活躍的成人Facebook 帳號大約會有兩百個好友,十八到二十五歲之間則至少會有300人以上。而LinkedIn 全體帳號的平均聯絡人數目,大約落在339個左右。許多人都認為成功事業的關鍵在於擁有最多的社會連結,但事實並非如此。
  5. 你認為會遇到多少真正改變你生涯的貴人? 這個問題沒有正確答案,但我想以此提問來與上述第四個問題相互比較。單就我的經驗來看,每當人們在受獎晚宴和退休派對上回憶漫漫職涯時,總是只會想到幾個對自己的事業有重要貢獻的人。大家絕不會說:「我要感謝LinkedIn 中的1,632個聯絡人」,而是會說:「是這三個特別的人(或者四、五個)讓今天的一切成真」。

二、年度職涯效益評估

  • 透過四大指標評估職涯效益(職涯的滿意度)
  1. 我是否有持續學習成長?(學習到哪些共通技能、獲得哪些重大意義的經驗、增進了哪幾種穩固而長久的關係,以延續學習曲線)
  2. 我是否有對客戶、同事、公司,甚至整個社會帶來影響力?
  3. 我有從中得到樂趣嗎?(工作樂趣與生活平衡)
  4. 我是否有得到合理的報酬?(非單就薪資,而是全盤考量福利、工時、假期等)

  • 聰明運用時間
  1. 善用你的零碎時間:通勤時間你都用來做什麼?
  2. 面對工作與家庭間的衝突,善用規劃式時間調動,得以參與家庭生活
  3. 當陷入工作倦怠,常因為是時間規劃缺乏多樣性(好比一成不變的飲食習慣),但並非越多工越好,我們可能會因為多工而變得更忙碌,卻不會因此變得更有效率。

三、職涯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厚植實力

  • 此階段為職涯的第一個15年,要為往後的兩個階段奠定良好的基礎。此階段的策略為「加入戰局、竭力探索、為漫漫長路保有持續推動的動力」,如果離開第一階段時已達成這三點,那麼職涯已頗具雛型。這個階段包含發掘你擅長且熱衷的事、趁早建立良好的工作習慣、培養技能、累積經驗、建立人脈,避免在開始得到工作樂趣與成果前,你就失去了動力。
  • 三個座標探索職涯航道方向: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的最佳落點-找出你擅長、熱愛及備受肯定的能力三者的交會點
  • 保有持續推動的三大動力:在職涯中想要保有持續推動的動力,必須要具備三個重要元素
  1. 共通能力:包含解決問題的能力、具說服力的溝通方式(找出你自己溝通的盲點並調整溝通方式)、下定決心完成任務(而非僅是執行任務)、成為人才吸鐵(如果你被放在eBay拍賣,誰會想要競標你)、如何給予和尋求幫助(給予是建立信任的有效方法)、溝通時的高情緒商數(EQ,情緒商數對頂尖表現的影響是智力商數與專業能力的兩倍多)、如何與他人對視握手、如何有效透過搜尋引擎找尋可靠資料、如何透過呼吸技巧放鬆心情等(此三者是作者最喜歡的共通能力)、列舉出時常被上司或同儕提及的優點、你的人才分類帳。
  2. 具重大意義的經驗:
  • 嘗試多元體驗、處理危機、開拓新事物會讓你更具適應與應變能力,就如同遺傳學中,接受一定程度的遺傳多樣性和突變,會產生更強壯的物種。
  • 學生時代的課外生活探索與實習、參與校園徵才活動、旅行、外派或大企業工作經驗、創業經驗、社區等志工活動、公開演說/著作/表演經驗、教學/諮詢/指導經驗、其他人生經驗或挑戰。
  1. 穩固而長遠的人際關係:
  • 包含你的主管(沒有人會比你的直屬主管對你更具影響力)、客戶關係(你是否具備eBay拍賣要素特質?即使你跳槽,客戶依舊與你聯繫往來)、商業合作夥伴(你是否與優秀的商業夥伴共事過?你手邊最好準備一份盡是能力出色又願意支持你的工作夥伴名單)、伴你左右的人才(如果你創立自己的公司或團隊,你會想帶哪些人一起打拼?他們會願意跟隨嗎?)、找到屬於自己的團隊。我們都會在職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顧問、老師和支持者,他們總在背後默默的為我們加油、幫我們說好話、拔擢我們成為各種職位和獎項的人選。隨著時間流逝,新的人生導師會出現,過去的導師會漸漸淡出你的生活,但請永遠記得,總有人會與你同在。
  • 麥爾坎. 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的著作《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限在哪裡?》(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指出:「搖滾巨星、職業運動員、資產億萬的軟體大亨甚至是天才,沒有人能獨自達成所有的成就。」
  • (如下圖所示)職涯生態系統」定期評估

第二階段:大展身手

  • 此階段為職涯第二個15年,第一階段是探索自己的定位,這階段是你下定決心的時候,不斷重複自問:我擅長的是什麼?我熱愛的是什麼?我備受肯定的能力是什麼?勇於面對自己的不足,專注在自身優勢上(這時的弱項已不容易彌補),和能力互補的人共事,他們會做你無法勝任的事情,沒有任何卓越的領導著會獨攬全局。
  • 在沒有增加工作時數、破壞生活品質的先決條件下,我能如何提升自己的影響力?這個階段是該認清、培養為以個人優勢為賭注的時候,必須要擴大經營規模,持續強化專業度,才能放大自己的影響力。我們無法美化失敗,但我們可決定是否從中學習。
  • 我們都聽過一些愛做白日夢,事必躬親或緊迫盯人的領導者,或是只在高處圍觀管理並適時介入的領導者,或是在低空灑農藥飛機般過度干涉的領導者都不好。身為領導者須具備領導高度,高度夠高才能看清情勢,找出問題癥結與機會所在,遇到危機要親自上陣,直搗問題核心。
  • 給新領導者的建議
  1. 你的一言一行,不僅受到眾人的關注,同時也具有感染力,因此你必須隨時省思你要發出什麼樣的信號。
  2. 選定願景,簡化它,然後重複重複。
  3. 早日決定誰能夠與你同舟共濟,選擇小型核心團隊的成員是領導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探究他們的企圖心、心念和心之所向,並確認與你相符。
  4. 關鍵議題,都是由少數人決議。衝突是有益的,只要確保是在正確的地點發生,而非透過謾罵的電子郵件。
  5. 表現得像個值得信賴的解決問題高手,無論是好的或不好的信息,可適時公開透明的分享信息,只要說明清楚它們位公司帶來的意義。
  6. 你不會知道所有的答案,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因此你需要諮詢他人的意見,只要你願意找出答案。

第三階段:投資傳承

  • 此階段為職涯的第三個15年,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已開發國家人類平均壽命延長了三十年,此不僅是老年期的延長,而是在老年期之前又多出一個完整的階段。對許多人來說,停下工作換來是真實的失落感,失去了身分、價值及貢獻度,就誠如作者書中所提及「當你坐在一輛每小時70英里行進的車子裡,一旦急停,你會穿過擋風玻璃而摔出車外,同樣的,職涯與人生也是。」因此這階段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你預期前方還有三四年的人生,下一步該怎麼走?如何找到目標、如何適應、如何保持活力、如何獲得收入?」但請記住,「重點不是離開跑道,而是為不同的目的而努力」。
  • 傳承訓練、公益、轉任顧問、創業並保持定期運動習慣都是選項。這階段需要時時增廣見聞、與時並進,期能創造更有影響力的回饋,甚至讓其他人繼續僱用你。

四、人生關卡上的抉擇

  • 要升遷,還是要生小孩?
    1. 別讓事業與親職成為二選一的選擇題:不要因為它必然會影響你的事業就害怕有小孩,事業與家庭雙贏的人已越來越多,就算為人父母會讓你暫時離開職場,也並不代表會永遠如此,缺席後捲土重來就好。作者提出四項重返職場的4R策略:
    • 重新看待你過去的經驗(reframe) :讓你過去的經驗能幫助未來的雇主,而非停留在過去。
    • 重新改造不足或不適用的能力(refresh)
    • 重啟啟動職涯生態系統(reconnect)
    • 重新振作自信心(reboot)
    1. 尋找對家庭友善的雇主
    2. 適當的支援系統非常重要:如配偶、伴侶、家庭其他成員、托兒所、育嬰服務、保母或多項選擇的組合。
    3. 設定實際的期望及堅守底線
    4. 管理你的時間和精力
  • 擁抱國際舞台,是華而不實的追求嗎?
    1. 國際經驗會讓你的個人和專業經驗都更加豐富,踏出舒適圈都能使人生更加多采多姿。
    2. 在做任何職涯決定前,都要問問自己:「我的這一步會讓我把握機會,還是錯失機會?」為了更高的頭銜或薪水而選擇到二流的公司工作,只會錯失機會。
  • 逆境中如何不提早出局?
    1. 在職涯中你一定會遇到許多挫折,如被資遣、錯過加薪或升遷機會、感覺自己在原地打轉或被強迫提早退休,在長期的職涯規劃中,逆境與壓力都是正常且健康的狀態,重要的是面臨逆境時該如何面對。
    2. 不要抱怨上司或公司看不到你的優點,把它當作是一個任務,目標是要讓他們看見最好的你。如果你已經表現出最好的自己,那就試著建立良好關係,先搞清楚別人是怎麼看你的,然後證明給他看,你並不向他們所想的那麼糟。
    3. 如果我們被察覺到的缺點是真的或是真正的問題是你自己達不到標準時,那就得誠實面對自己的不足。如果有同事比較早晉升,你可以默默的觀察他過人的能力是什麼,然後打造你想要升遷、加薪或是得到新任務的動力。
    4. 每在工作遇到挫折時,試著離開舒適圈,到城市裡不熟悉的地方走走;去旅行,擺脫會阻饒你進步的事物;到附近的機構去當一日志工,都會對你有幫助。重新接觸周遭的世界,從中感受這些人事物的重要性。重新找回在人性中時時刻刻提醒你所擁有的一切幸福,你也能從中領悟,該如何走出困境。
    5. 要從工作的挫敗中走出來,最大的敵人是自傲,否認現況與過度保護自己只會變得脆弱不堪,你的自信心必須要和你在職場上的競爭力相輔相成。有時你必須停下來,甚至往回走,找回初衷並把自傲擺在一邊,才能繼續向前邁進。


 

參考書目:Brian Fetherstonhaugh費思桐 (2017), 金瑄桓譯,《人生的長尾效應 - 25、35、45的生涯落點》。天下雜誌 。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長尾效應定義)

arrow
arrow

    肯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